目錄
1 什么是色彩管理?
2 色域
3 印刷標準
4 要求
5 色彩管理過程的八個步驟
6 第一步: 選擇耗材
7 第二步: 控制印刷生產情況
8 第三步: 優(yōu)化印前
9 第四步: 優(yōu)化印刷過程
10 第五步: 印刷并評估測試樣靶
11 第六步: 校準過程
12 第七步: 生成ICC特性文件
13 第八步: 檢查色彩管理步驟
14 好的結果歸功于色彩管理
15 穩(wěn)定的質量
16 標準的工作流程
什么是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過程保證了色彩在不同外設單元間的準確傳遞,例如顯示器、數碼打樣機以及印刷機。
借助穩(wěn)定的色彩管理系統(tǒng),能使輸入設備中的生成的文件在任何輸出設備中精確地再現出來。色彩管理系統(tǒng)同樣能整合一系列的設備,例如掃描儀、數碼相機、顯示器、印刷機、激光照排機以及直接制版機。例如印刷機,最終的色彩呈現是由印刷環(huán)境所決定的。
備注:印刷結果是作為色彩管理過程的核心, 因為對印刷機的作出的直接更正是有限的。
色域
下圖顯示了不同的色域范圍。通常色彩并不能被理想的顯示出來,色彩管理卻能校正色域。
印刷標準
客戶、印前以及印刷之間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進行良好的技術協調的基礎。
媒體標準印刷方案最初由德國印刷和媒體工業(yè)聯合會(bvdm)發(fā)起倡議并提出草案。
ISO 12647標準定義了關于數字印刷技術指導以及數碼接觸式打樣的規(guī)范以及容差范圍。
一些現行的印刷標準文檔可從以下網址在線下載:
www.bvdm-online.de
www.iso.org
www.fogra.org
www.color.org/japancolor.xalter
www.gracol.com
www.swop.org
www.eci.org
要求
為了保證成功的色彩管理,則必須滿足特定的需求并事先遵循工作步驟:
1.一旦開始準備文件,則必須檢查下列數據:
圖像分辨率應為 304.8 dpi@150 lpi
色彩為 4c +可能的專色
文檔格式 PDF X3
應嵌入字體
2.印版的初始線性:
階調值以1:1傳遞. 文件中的50%處對應于印版上的50%
3.出于階調理想傳遞的考慮,建議使用電腦直接制版(CTP)。
4.完善的印刷機調整以及標準的作業(yè)是必需的!印刷機必須保持并被設置符合海德堡規(guī)范。
5.印刷車間以及紙庫的環(huán)境必須保持穩(wěn)定[next]
色彩管理過程的八個步驟
許多因素決定了色彩管理的成功與否,從耗材到印刷測試以及顯示器結果的匹配等。本章內容作為獨立單元指導了如何一步步地優(yōu)化印刷過程來取得所需的穩(wěn)定質量。
1 選擇耗材
2 控制印刷生產情況
3 優(yōu)化印前
4 優(yōu)化印刷過程
5 印刷并評估測試樣靶
6 校準過程
7 生成ICC特性文件
8 檢查色彩管理步驟
備注:ICC是國際色彩聯盟的縮寫,該聯盟由許多圖像處理、繪畫以及顯示外設生廠商組成。 該聯盟的目標是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色彩管理系統(tǒng)。ICC配置文件(顏色配置文件)是一組用于建立描述色彩輸入設備或者色彩再現單元例如掃描儀、顯示器以及印刷機的色彩空間的標準數據。
第一步: 選擇耗材
印刷耗材對于印刷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在材料設置過程中產生了基準以及定義界限。更換耗材會產生新的結果,這便可能需要重新校準調整。因此需要徹底規(guī)劃耗材。通常的印刷耗材包括:
1.印刷紙張
2.?油墨
3.?橡皮布及襯墊
4.潤版液 (添加劑 + IPA)
5.印版及顯影液
6.數碼打樣紙及數碼打樣墨水
紙張等級:ISO 12647-2 標準定義了五種不同等級紙張的規(guī)格。
眾多的可能性:
不同的印前及印刷處理方法以及不同的材料都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必需協調好所有過程以及限制色彩選項。
印版:不同網點擴大程度取決于水墨乳化情況。
即時使用同種類型的油墨,不同類型的印版也可能導致色彩空間在容差范圍內或外。
油墨:不同類型的油墨有著不同程度的網點擴大。油墨特性能決定色彩空間在容差范圍內或者外。
加網線數:不同的加網線數在印刷過程中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網點擴大,因此對相同的圖片有著不同的表現。
不同的加網線數需要進行不同的校準以使圖片匹配。
CTP技術能使你很輕易地校準印版特性,因此相同的階調值能被復制于印刷當中而不依賴于加網線數。這將有助于得到統(tǒng)一的印刷圖像。
[next]
第二步: 控制印刷生產情況
為了保證成功的色彩管理,第一個需要控制的就是印刷生產情況:
1. 選擇油墨 (生產商, 類型) 定義顏色標準,包含, 容差范圍 (L*a*b* 值, 網點擴大, 可能的密度值)
?2. 設置色序(BCMY)
3. 指定印刷單元(當印刷單元超過4個時) 設定常規(guī)生產的印刷速度(設置的速度盡可能接近印刷速度)
4. 選擇上墨單元的溫度(通常大約在82.4-86 °F [28-30°C])
5. 決定何時印刷樣張可以被移動并測量(只在印刷過程中水墨平衡保持在穩(wěn)定的情況下)
?6. 選擇測量設備和程序(我們建議選擇單一的測量設備來避免由不同設備間造成的誤差。如果具有不確定性, 則交由官方及公證的測試中心,例如Fogra, Ugra, bvdm來決定。)
?7. 設置光源檢測環(huán)境 (視場2°, D50光源, CIELAB 色彩系統(tǒng), 無偏振濾鏡, 絕對白場)
?8. 設置測試的密度及網點擴大情況 (帶有偏振濾鏡, 濾鏡設置, ISO認證A, E, I or T, 紙張白度)
?9. 設定輔助測試元素(e.g. Ugra/Fogra media wedge, DIPCO印刷測控條, Mini Spots?)
?10.設置加網類型 (調頻加網 “ AM” , 調幅加網 “FM”)
11. 加網定義 (AM 加網的加網線數, FM 加網的網點大小)
12. 檢查觀察光源 (D50)
備注:即使工作流程以及材料都是顯而易見的,它們也依舊需要被記錄在案,并易于任何人取得。
第三步: 優(yōu)化印前
確認用于制CTP版的制版機在圖像生成過程中采用了正確的能量值以及相應速度。
遵循如此,在該系統(tǒng)中制版機需要被線性化校準。這樣能保證印版上的網點大小與數字文件中的網點大小一樣。
對于照排機同樣如此。其目標值即為足夠密度下的菲林線性值。如果印刷企業(yè)只使用固定印版,則不需要其他進一步必要步驟,對應于相應測試格式的第一步的線性圖像校準則可以免除。
第四步: 優(yōu)化印刷過程
優(yōu)化印刷過程的先決條件是嚴格按照操作手冊來對印刷機進行標準調整設置。需要遵循以下條件:
1. 維護良好的輥筒 (干凈及柔軟的表面)
?2. 墨路系統(tǒng)的調整
?3. 對振蕩器的基礎設置(油墨消褪的最大容差為10%)Basic setting for oscillators (tolerance for ink fading max. 10%)
?4. 潤濕系統(tǒng)的正確調整
?5. 預潤濕和后潤濕階段減少到最低
?6. 檢查潤版液并可能進行更換
7. 臟點由獨立單元形成
?8. 注意版材邊緣是否存在拖尾效應
?規(guī)范印刷廠內使用的橡皮布類型
印版和橡皮滾筒間的壓力為0.1到最大0.13
???橡皮滾筒及壓印輥筒間的壓力必須對應于承印物表面情況進行設定;必須避免過大的壓力
調整潤濕系統(tǒng)
對于潤濕系統(tǒng)的調整能用一個簡單的測試靶來檢查。在整個印張幅面上,每一單獨的印刷實地色條需要保證一致。其實地密度的最大偏差范圍為0.15。如果偏差過大,則潤濕系統(tǒng)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next]
第五步: 印刷并評估測試樣靶
一旦所有耗材、生產過程以及設備情況都滿足要求,便可以進行印刷測試樣靶的印制:
1. 第一個目標是達到測試樣板以及印刷測控條上規(guī)定標準的LAB值。繼續(xù)印刷直到獲得最好的可能值。至少保證200張印張擁有穩(wěn)定的同樣的結果,并干燥這200張樣張。
2. 干燥后樣張需要被再次測量(涂布紙30-60分鐘后干燥)。相應規(guī)范通常都面向干燥值,因為這些可以被最終用戶測量到。
3. 如果樣張干燥后的測量結果非常接近額定值,則印刷的階調值(印品特性曲線)可從其中一張樣張上取得。
4. 如果干燥后結果差異較大,該系列樣張擁有不同的墨層厚度。則為了避免測量誤差以及耗材影響,則需要測量不同的樣張上的不同點來取得結果。
5. 測量值可通過在線傳輸在電腦或蘋果中自動生成和存儲。
6. 必須觀察測量環(huán)境
備注:為了在單張印刷樣張上找出合適的印刷機能輕易得到的橫向油墨干退階梯密度值(干密度&濕密度),而不是在一堆樣張上擁有不同的墨層厚度。 這樣就能在單張印刷標樣上找到理想的密度值。
評價印刷測試樣靶/記錄數據
當評價印刷樣張時,以下因素必須被考慮或者檢查:
當印刷測試樣時,印刷操作人員必須保證印機已經熱機完全,印刷的網點還原以及套準都必須保證精確。 [next]
第六步: 調整過程
當進行校準過程時,印版上的網點面積必須匹配印刷所需結果。CMY 40%處的網點擴大值應為13%或階調值為53%。
對于CTP印版的網點修正值傳遞到圖像光柵處理器RIP = 印版校正/過程校正
網點擴大被定義為菲林上的網點階調值與印品上網點階調值的差異。網點擴大主要受加網線數、紙張表面、油墨流動性、橡皮布、壓力以及印版的潤濕度影響。
印刷測試所得到的測試結果會于額定值進行比較。因此需要特別注意灰色的還原。CMY允許的最高偏差為5%。
中性灰平衡必須保持;階調數值通過ISO12647-2的標準進行確定。
[next]
第七步: 生成ICC特性文件
ICC特性文件可以通過用分光光度計測量以前印刷的測試樣(有正確的網點擴大)中的測試色靶來獲得。在制作特性文件時,務必確保所得值由幾個數據采樣的平均值得到。ECI 2002 或 IT8 7.4可以作為合適的測試單元。
當階調值與標準值匹配,則采用風光光度計采集ECI2002色靶得出色域。特性文件生成程序(例如Prinect Color Tool)用于生成ICC色彩文件。對于數碼打樣的校正過程,也需要數碼打樣設備輸出的同樣測試標靶,并進行測試數據采集。則ICC特性文件生成。
顯示器需要被校正。對于這種情況,需要使用硬件測試設備來取得最佳的校準結果。測試設備以及顯示器的生產廠家, 例如GretagMacbeth, X-Rite, EIZO, NEC... 都有這種硬件設備的提供。
校準后的顯示器可用顯示器校準工具進行色彩是否逼真的檢查(例如Ugra的UDACT)。其結果是:
真實的數碼打樣
在校準后的顯示器上真實還原色彩
優(yōu)化了印刷粉色
色彩管理的應用
生成的ICC特性文件(用于數碼打樣和印刷)存儲于RIP中。 這樣就能使數碼打樣設備生成具有膠印印刷色彩空間的真色彩數碼樣張(通常使用ISO標準特性文件也可基于自身使用印刷特性文件)。則該數碼樣可以用作印刷的依據。
第八步: 檢查色彩管理步驟
將校準值輸入CTP系統(tǒng)的RIP校正程序后,其結果能夠可視化:
·生成加載了校準值的測試靶文件
·即使單個色版未被調整也經常性生成印版設置調整曲線的圖像!
·規(guī)定耗材以及印刷環(huán)境后得到印刷機測試打樣
·測量整體階調值并與容差相比較
好的結果歸功于色彩管理
這一結果的獲得需要對印刷機進行盡可能細的調整或改變。色彩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得到穩(wěn)定的持續(xù)的有競爭力的印刷質量。
穩(wěn)定的質量
印刷油墨會隨批次而改變,潤版液也會有不同的配方,印刷環(huán)境甚至每一次運轉都有可能不同,因此對于靈活應對這些改變就十分重要。
印刷結果需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檢驗。在檢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檢查元素就是網點擴大,因為這對于灰平衡的還原甚至整個印刷圖像的再現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油墨或者承印物的更換,則進行一次網點擴大的測試是十分必要的。
帶有相關控制元素(迷你點)或階調測試區(qū)域的印刷測控條需要在印刷過程中使用。更大的測試范圍能取得更可靠的分析。
盡管擁有理想的印刷機設置,當遇到不同常規(guī)的網點擴大時則需要在印前進行校準調整。這一校準過程必須只在印刷結果沒有其他改進可能且需要調整以滿足需要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標準的工作流程